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雅迪公益 >

夜鹰急救基础课

2019年111日下午四点,由雅迪传媒公益部组织的【夜鹰急救基础课】在雅迪文化第一会议室举行。本次活动受到了同事们的一致欢迎。培训开始之前,关于急救,雅迪人众说纷纭。有同事说,因为邻居突发心脏病,来不及抢救,去世时年仅41岁。有同事希望能掌握急救技巧,以防孩子出现意外。有同事自己亲历过地铁晕厥,或者家里老人有原因不明的晕厥,所幸身边有人陪伴,得到照顾,及时送往医院,没有造成大碍,但是心有戚戚焉。有同事上过类似的课程,一年之后就忘得差不多了。

大家怀有共同的忧惧:在北上广这样医疗资源宝贵且交通不便的大城市,一旦有突发状况,仅等待高级医疗救援是远远不够的。生死关头,黄金抢救时间往往在那关键的几分钟,存活下来之后的身体质量和生活质量,有时也取决于那几分钟之内是否得到正确的救助。一言不合就掐人中,喂硝酸甘油,塞毛巾塞拖鞋,各种民间土法在急救现场层出不穷……是时候学修正确的急救思路与技巧了,否则只是在添乱和制造遗憾。



01 何为现场急救




厘清基本概念和范畴很重要。现场急救,通常是指旁观者或伤者自身在缺少医疗资源状态下,能做出的伤情评估和急救措施。这些评估和措施应该符合以下三大原则:① 符合现代医学原则;②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;③ 符合专家共识。



02 现场急救的基本步骤


1)拨打120,说明相关信息:面临突发状况时,我们要迅速调整为【现场急救组织者】的角色。在判断患者最危重的病情之后,拨打急救电话120,并说明以下信息——① 患者姓名、性别、年龄;② 患者最危重的病情,如昏迷、呼吸困难、胸前区剧痛、大出血等;③ 发病现场的详细地址,约定好等待急救车的详细地点;④ 汇报意外伤害的性质,如交通事故、火灾、触电、溺水等,伤者人数、严重程度,以决定派出医护人员数量及急救资源;⑤ 应快速完整回答调度员问题,不要擅自挂断电话;⑥ 在等车时,准备好医保卡和病历等就医物品(如果患者有常服药物或刚服完的药物食物,记得带上),清理楼梯障碍物。拨打完电话之后,急救车往往需要10分钟以上的时间才能达到现场。



2)等待急救车,做好以下重要措施:确保自身安全,帮助伤者脱离危险环境。其中,关于环境安全评估,要遵循自我安全第一原则;而且应做必要的自我防护,例如戴手套,充分流水洗手,避免接触伤者分泌物或血液。对所有昏迷但有呼吸的患者,要给予稳定侧卧位,禁止喂药喂水。出现严重气道异物梗阻的情况,要采用海姆立克手法。无反应且无呼吸或仅濒死喘息者(即心脏骤停)要采取心肺复苏。出现外伤大出血的情况,要压迫止血。所有可疑头颈脊柱损伤者,不要随意搬动。




03 心肺复苏


1)成人心肺复苏注意事项:① 针对有反应、有呼吸者:评估是否需要拨打急救电话。② 针对无反应、有呼吸者:给予稳定【侧卧位】,密切观察呼吸及神志情况,禁止喂药喂水,等待救援。③ 针对无反应、无呼吸或仅濒死喘息者:

心脏骤停,需心脏复苏。实施高质量胸外按压——按压位置为胸骨下半部分,两乳头连线中点;按压速度100-120/分钟;按压深度 5-6 厘米。注意:要让胸廓充分回弹,尽量减少按压中断。以30:2的比例做按压通气。按压时不吹气,吹气时不按压,两者交替进行。如果不愿意给伤者做人工呼吸,也可持续不断的给予胸外按压,同样有效。为避免按压疲劳,有条件的情况下,每2分钟(530:2)交换按压人员。



2)儿童心肺复苏注意事项:儿童特指 1-8 岁或 1 岁到青春期体征出现之前的阶段。与成人心肺复苏相比,儿童心肺复苏的不同点在于:可以单掌按压;推荐胸外按压,深度约5厘米,或至少胸廓前后径三分之一;双人配合给儿童进行心肺复苏,可以采取按压呼吸15:2,即15 次胸外按压后给予2 次人工呼吸,如此反复;如果是单人施救,仍然遵循30:2

3)婴儿心肺复苏注意事项:判断反应不是拍肩,而是拍脚掌并呼叫;按压位置在胸部正中,乳头连线下缘;按压手法是双指按压或双拇指环抱按压;按压深度约4 厘米,或者至少胸廓前后径的1/3人工呼吸采取口对口鼻的方式;按压呼吸比为单人30:2,双人15:2按压速度为100-120 /分钟。






04 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(AED


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(AED)是公共场所的救命神器。研究表明,80%的院外心脏骤停表现为室颤,而除颤是最佳救治方法。当遇到突发倒地患者,若无反应无呼吸或濒死喘息,则即刻开始心肺复苏并使用AED。每顺延一分钟,生存率下降7-10%





05 重要提示


1)平日可在头脑中反复演练,建立反应及操作模式,现场才会临危不乱;而当你成功地急救过一次后,你的急救心理素质将会大幅提高。(2)有条件可购置三个急救包,分别放在家里,单位和车上;或可购置AED放在家里和单位。


培训官王西富坦言,根据他十几年的120急救经验,有时候明知救不回来,医护人员还是努力的做心肺复苏,是为了安慰生者。尽人事听天命,从这个角度看待急救给生者带来的宽慰,善莫大焉。